TVT体育计划-网站注册
6月10日,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声称,一个破坏小组曾利用波兰作为去年9月“北溪”管道破坏行动的基地。22日,波兰国家检察官办公室在致波兰《共和国报》的一份声明中,驳斥了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说法,称其内容“完全不属实”。
波兰称美媒报道“完全不属实”
波兰国家检察官办公室在声明中说,波兰早已开始与德国、丹麦和瑞典一起对“北溪”爆炸事件展开调查,美国《华尔街日报》的说法与他们收集到的数据“相互矛盾”“完全不属实”。
《华尔街日报》6月10日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说法报道称,德国调查人员还原了怀疑被用于开展破坏行动的“仙女座”号游艇两周的航行线路,发现游艇曾进入波兰水域,并停靠在波兰港口。报道声称,“北溪”管道破坏行动的后勤物流中心和主要资金来源可能都在波兰。
对于这样的说法, 波兰国家检察官办公室驳斥说,“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一游艇或其船员参与了爆炸。“仙女座”号从德国一个名为维克的小港口抵达波兰,船上有六人,持有保加利亚护照。波兰方面说,游艇在离开波兰领海之前在波兰的一个港口停泊了12小时。在波兰港口停留期间,没有人往船上装载任何物品,并且游艇上的船员受到了波兰边防卫队的检查。
波兰《共和国报》报道称,波兰官员表示,不排除这艘游艇一开始就被用来分散注意力的可能性,其目的是让整个调查走上错误的轨道。
波兰网友:有美国这样的盟友 谁还需要敌人
有波兰网友对于美方的“甩锅”行为非常愤怒。“任何理智的人都知道这是美国的杰作,没有其他国家有这样的后勤和技术能力,而且美国人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还有网友谴责美国抛弃盟友的做法,“美国背弃了所有人,只为保护自己。”“有美国这样的盟友,谁还需要敌人。”
“北溪”管道爆炸 谁是凶手?
“北溪”管道爆炸之后,西方一些国家开始进行调查,但一直没有公布结果。而越来越多的人士指出,美国最有可能是幕后黑手。
去年9月26日,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德国等欧洲国家输送天然气的两条“北溪”管道发生强烈的水下爆炸,大量天然气泄漏。数日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开始独立调查。俄罗斯多次呼吁共同调查,遭相关国家拒绝。
今年2月8日,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发文说,“北溪”管道是被美国情报部门和美军秘密破坏,以此切断俄欧能源关系;但这一爆炸性消息却没能在西方媒体上引发波澜。
美国资深调查记者 西摩·赫什:早在2011年第一条“北溪”管道建成前很多年,美国就开始讨论俄罗斯的天然气和其他价格便宜的能源所带来的威胁。
3月7日,美国、德国、英国媒体突然同步爆料,将“北溪”管道爆炸甩锅给了一个“亲乌克兰团体”。俄方对此回应说,西方媒体的说法是在“协同释放假消息”,企图把公众视线从真正的袭击元凶身上转移。赫什也表示,西方媒体编造的故事太疯狂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根本经不起推敲。
5月25日,俄罗斯外交部说,俄方已召见德国、瑞典和丹麦驻俄大使,俄方对调查的不透明性以及三国在调查中拒绝与俄方接触感到不满。
6月5日,美国独立新闻网站“灰色地带”报道称,在距离“北溪-2”管道一处泄漏点仅有5米的地方,他们发现了一只潜水靴,而且这一潜水靴与美军使用的高度相似。报道指出,“北溪”管道运营公司称今年2月发现了该潜水靴,并已上报给瑞典调查人员,但却被调查人员忽略。该网站主编马克斯·布卢门塔尔指出,随着证据的进一步披露,越来越指向美国才是幕后黑手。
“灰色地带”网站主编 马克斯·布卢门塔尔:希望能有更多的证据,更多的专家分析,对爆炸的范围、炸药的使用量、放置位置进行分析,可以找出谁才是肇事者。我认为,最有可能的肇事者就是美国,就像西摩·赫什所说的,美国海军潜水员在挪威的配合下将C4炸药放置在了“北溪”管道下方。
6月15日,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安理会闭门磋商中,再次提出要求对“北溪”天然气管道遭破坏事件展开国际调查。俄方表示,“幕后黑手”必须受到惩罚,俄方将会继续提出相关要求。 【编辑:张奥林】
中新社香港6月24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特区政府成立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文旅局)、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流行文化节”等盛事轮番上演,国际画廊、艺术家重回香港......新一届特区政府成立一年来,香港文化艺术的发展正缓缓掀开新的一页,朝着“十四五”规划赋予香港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一目标稳步迈进。
图为在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的“继续宠爱·张国荣纪念展”。(资料图片)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业界明显感觉到,文旅局成立后,文化政策制订及落实更为集中且有力。在文旅局局长杨润雄看来,香港独特的流行文化是丰富文艺创意内容和完善文化产业生态图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香港文化的重要品牌,造就香港成为充满活力并融合中华文化及世界各地文化汇聚的城市。
新一份施政报告中关于“流行文化节”的建议很快被落实。今年4月,首届“香港流行文化节2023”揭幕,重新演绎流行经典,呈现生生不息的文化流转、传承、突破和发展。当中,在此期间举办的“继续宠爱·张国荣纪念展”,入场人次突破14.9万。
不过,特区政府着眼点不再局限于抢占潮流,更看重文化交流的平台作用。数月前,正是在维港海滨,亚洲电影大奖、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在疫后再度将亚洲乃至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带来香港。无论是韩国艺人池昌旭,还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均认为香港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是枝裕和更觉得,香港为各地电影人提供了一个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来亚洲电影发展出路的国际化平台。
类似的平台作用,在艺术领域同样发挥得淋漓尽致。疫后,随着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艺术中环等大型艺术展览的开幕,艺术展览及交易重现蓬勃之态,香港已跃升至世界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
图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站在博物馆前。(资料图片)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特区政府规划多年的西九文化区投入使用,区内两大世界级文化基建项目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M+博物馆,在展示中国传统及现代文化艺术的同时,亦竭力引进主题各异的高水平国际展品。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为例,“百样玲珑──卡地亚与女性”“艺苑寻珍—列支敦士登王室收藏名品”等展览,均是通过将各国文物置于同一时空对比,促进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探索。
这种探索无疑是成功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透露,博物馆自去年7月开幕至今,已录得访客人次近120万。“很多观众都表示很享受在博物馆的体验,参观展览和建筑对他们认识故宫文化、认识传统的中华文化很有收获。”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中国文联香港会员总会会长马逢国乐见西九文化区正在发挥推动文化交流的作用,认为西九文化区的成功示范足证特区政府突破掣肘推动香港建设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决心。
展望未来,马逢国相信,香港在文化艺术发展方面颇具潜力,“香港有比较开放、宽松的社会氛围,能够让新的创意在这里发挥得很好,我们也有相当多这方面的人才。”
目前,杨润雄领导的文化委员会正草拟“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他告诉记者,蓝图将阐述文化艺术及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及重点,完善政策及建设产业生态圈,让艺文界更聚焦于发展产业。他特别提到粤港澳大湾区为香港文艺界带来的发展及合作机会,他相信通过加强与内地省市的文化交流和联系,将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完)